官方 Lanisky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代运营(广州18820090892,深圳18007555088,微信同号)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示范社,全国合作收购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等,体验式入园采摘0759-6905386,15360737081 )
2003年,机器狗已经有了初级的人工智能,通过运行记忆棒里的程序,这只机器狗可以实现与人的简单交互,并会从“婴儿”时期逐渐长大。如今,一个10年过去了,智能机器人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GMIC 2014第一天的日程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向我们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成果。
只有人形机器人才会与人类产生“情感”共鸣
东京大学高桥智隆教授与丰田合作的Kirobo机器人,已经在2013年进入国际空间站,在太空协助宇航员工作。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空间站人人形机器人。在空间站中,这个机器人可以通过人类的语言与宇航员进行交互沟通,向宇航员若田光一提供各种操作说明并传递来自地面控制室的最新信息。同时,研究人员还将验证,作为机器人,Kirobo能否给予宇航员感情及精神方面的支持。
高桥智隆教授认为,虽然智能手机本质上也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但人们可以和宠物譬如说鱼和小乌龟进行沟通,甚至也可以和玩具熊进行沟通,其实人们不希望和这样的一个“功能盒子”去沟通。这种沟通的工具,需要能感觉到有生命的存在。具备“人性”,将是下一阶段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阶段。
虽然人们可以看到屏幕上虚拟的类似机器人的角色,但无法感受到这些虚拟东西的生命。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出现,对于虚拟的东西其实我们越来越不感兴趣、感到厌倦。比如说,现在非常漂亮的计算机的UI界面已经无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不愿意花钱去购买非常有用的应用。但是现在我们却会花一些钱和时间来去利用3D打印机来打印出非常丑陋的模型。
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在类人机器人的研究上更加的深入。如何让机器人更加像真正的人,是石黑浩的研究方向。在2004年,他们就制造出了类人外形的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更是具备了类人的思想和人工肌肉,可以对外界的动作作出更加逼真的反应。
在现场的演示中,石黑浩的机器人有着更加逼真的面部表情和人类自然的下意识的身体反应。而这个机器人的系统,是跑在Android系统之上的,通过研究人类的大脑及神经反应,这个Android系统具备了更多人类潜意识的东西。
语音识别仍然困扰人机交互
从90年代IBM的ViaVoice商用以来,对于语音识别的技术层出不穷。基于电脑、平板、智能电视及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曾一度引起业界对于自然操作界面的讨论。
在石黑浩看来,语音识别却仍然是困扰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技术障碍。尽管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可以与人进行逻辑性非常好的简单对话,但石黑浩表示,受自然环境噪音的影响,现在还无法进行非常稳定可靠的语音识别。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环境对语音识别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石黑浩称,目前他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同时处理40人规模的语音,甚至机器人之间也可以进行符合逻辑的对话。石黑浩坦诚,富有情感的对话是很难模拟的。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在对话的过程当中除了语言的词句之外,还会带有情感要素。要让人机对话中实现情感的交流,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未来的口袋机器人和“阿凡达”
在谈到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时,高桥智隆和石黑浩都认为,未来的机器人除了要具备类人的特性外,还会装进我们的口袋里。
高桥智隆称,未来的十年,这种机器人外观会更小、更加智能、更加聪明。它的身体内部也可以植入更多的记忆和内存,会像智能手机那样具备更多的功能。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云上对机器人进行操作。
除了小巧之外,石黑浩也会制造人形的智能手机。目前他们也正在与高通合作,将机器人内部植入4G模块,未来还会增加蓝牙版。石黑浩表示,这种人形的智能手机,对人来说是更自然的形体。
目前,类人机器人的研究也进入了“阿凡达”替身的试验阶段。石黑浩就制造出了自己的替身,用于工作繁忙无法分身时的“应酬”。
这种“阿凡达”可以与真人进行交流,它的真身则可以远程对其进行控制。在三个月前,石黑浩已经进行了这种替身的试验。当时他将自己的“阿凡达”邮寄到一个学校,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替身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据称,目前石黑浩也正在与中国合作,开展这种“阿凡达”仿真机器人的研究。
机器人的技术在飞速发展,这次GMIC大会上,第一次出现了机器人的专场,并且一出现就有三场之多。在智能设备、可穿戴概念泛滥的今天,也许机器人会成为我们另一个得力的助手。